位置: 初中网 > 云南省 > 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3/7/1 13:13:11 点击:
到2025年基本建成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普及、更高质量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主要教育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居领先地位,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全省人民教育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能力显著提升,为2035年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健全完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普惠性资源进一步扩大,补齐农村、边境民族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短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到2025年,全省普惠幼儿园占比达85%,普及普惠县占比达30%以上,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能力提升,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高质量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到202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并持续巩固;到2025年,全省不少于26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高中教育普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深入推进,协同人才培养方式有效创新,逐步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高中教育格局。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建设职教强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为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到2025年,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4所,建好17个州市级职教园区,建设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5所和专业群15个。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内涵建设、分类发展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加健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牢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双一流”建设成效更加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到2025年,实现全省16个州、市高等学校全覆盖,打造3—5个一流学科、550个一流本科专业和800门本科一流课程。

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多渠道扩大教育供给,构建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同教育发展成果的新格局,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完备,畅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渠道,促进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

三、发展任务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云南教育改革发展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和各环节,确保在教育战线落地生根。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健全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常态化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创新能力,打造教育新发展格局。

2.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个科目以及地方课程、校园文化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积极打造“名师示范课堂”。推动高中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专题课和主题团课党课。认真组织开展“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系列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育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积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性、学科化研究阐释,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传播机制。鼓励高等学校面向本专科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公共选修课,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航计划,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悟行”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全面育人作用,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方课程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优质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始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方式创新,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公益服务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充分发挥评价引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学生素质评价中,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改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品质、坚定理想信念。

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德育智育工作。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将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根本标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德育工作目标和要求,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学校智育方式,提升智育效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格局。

切实加强体育教育。推动教育、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小学、中学、大学相互衔接的课余体育训练、竞赛体系。支持体育传统特色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全面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完善学生体育竞赛平台,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积极发掘云南历史文化体育资源,开设富有云南特色的体育课程。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新局面。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考试评价导向作用,培养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加强改进美育工作。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配齐配足音乐、美术教师,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强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积极开设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因地制宜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继续建设5个艺术教育试点县和150个美育特色学校,依托高校建设大学生艺术团,在中小学建设交响乐团、管弦乐团。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常态化的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规范学校美育工作管理,健全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机制,将美育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培养学生1—2项终身受益的艺术特长。

抓实抓好劳动教育。全面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推进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化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纳入大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活动创新,充分利用多种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公益教育、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

系统开展国防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强化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作用。建设边境地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强化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促进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建设学生军训基地,对学生开展系统性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云南生态多样性优势特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研究,加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专业群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领域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积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强化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示范学校和示范项目。

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和视力保护。继续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健康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食堂等,围绕人人参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人人享有健康文明幸福生活目标,通过小手拉大手等行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健康文明生活“6条新风尚”,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和视力保护,建立家校协同联动机制,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和视力监测工作,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近视率纳入教育体育部门与学校业绩考核评价指标,把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校综合业绩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3.有效提升立德树人工作质量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组织开展“童心向党”助推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优良传统,树立远大志向,从小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优行动,持续推进思路创优、机制创优、教材创优、师资创优、教法创优、环境创优,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打造“示范课堂”28个,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备课培训平台,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32门。强化学科教学体系,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切实增强“易班”和高校思政类公众号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专业教师,提升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配备的指标性要求,足额配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实施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带头人。

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效果。强化德育工作组织领导,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力度,完善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机制。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强化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南宁市良庆区2021小学和初中招生服务地段公布
四川安岳实验中学:多元教育路径,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提升教学质量护航学子成长
最新图文
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公示!漳州多校上榜
泉州市举办初中物理、生物新课标跨学科实践主题培训暨联合教研活动
出征省赛的她们,再传捷报!